第二十一章(1)
小說: 閨閣之臣 作者:子书挽风 字數:1727 更新時間:2019-09-22 11:32:26
藹藹庭中樹,裊裊月下人。
不知身為客,濁淚染華門。
清晨理鬢,鏡中愁容慘淡,多樂看得心中酸澀,卻又不知如何安慰。
起身將官衣官帽捧到風墨跟前,風墨淡淡瞥了一眼,喉嚨有些嘶啞:「收起來罷,我今後不去上朝了。」
多樂微愣,未問緣由,依言將衣帽放入了櫃閣之中。
百無聊賴,渾渾噩噩,倚於軒窗靜看庭前芍藥,一看便是整整一上午。
午後,多樂風風火火從前院而來,驚得庭中雀鳥撲騰。趴在窗外氣喘吁吁地說:「公子,皇…皇後娘娘來了…」
風墨似醒非醒,「皇後娘娘?」
「還有…小太子。」
風墨猛然醒神,飛身奪門而出。
奔出院門,一眼即見錦衣玉顏的女子牽著小兒立於綠蔭之下,身旁隨一笑容甜美的紫衣宮婢。
月余不見,小兒又長高了許多,鳳眸好奇地打量著迎面而來的風墨。
目光相接,風墨心口驟然一緊,按耐住想要將孩兒緊緊擁入懷中的衝動,緩緩伏地而拜:「拜見皇後娘娘、太子…殿下。」
孟後連忙示意風墨起身,柔聲說:「此處沒有外人,風大人無需行此大禮。」
接著道:「聽說你想見太子,昨夜曾到訪永華宮,本宮今兒特意將應兒給你帶過來。」
風墨心口震動以至有些不知所措。
孟後輕笑道:「難得出宮一趟,本宮想順便到城外凌雲寺請香,應兒便暫時留於此處,待本宮請香回來再將他帶回宮中,不知風大人可答應?」
此乃天降餡餅,風墨良久才回過神,壓抑住滿心歡喜躬身應下。
「應兒認生,玉蟬一併留在此處也好有個照應,大人有事儘管吩咐她便是。」
說的自是立於身旁的紫衣宮婢,風墨與此女在朱雀湖有過一面之緣,乃孟後貼身婢女。
孟後離去,小兒並未追趕,只是盯著翩翩而去的背影神色略顯憂傷。
風墨不敢在他人面前直呼孩兒名字,本能伸手想要撫摸,小兒立時閃躲至宮婢身後,一臉戒備。
衣袂劃過,指尖滾燙,風墨訕訕縮了手,心如鐵烙。
宮婢輕笑一聲打破了僵局,說:「太子殿下最近喜畫,大人不妨一試。」
風墨驟喜,連忙將二人往書房引,吩咐道:「多樂,快備紙墨!」
宮婢將小兒抱至書案旁的木椅中,說了幾句哄勸的話,直起身朝風墨遞了記眼色,而後悄悄退至一旁。
風墨上前拾起案上毫筆,微顫著在宣紙上畫下數個圓圈,而後一筆成串。
小兒盯了片刻,抬起頭好奇問:「這是什麼?」
風墨惴惴道,「冰糖葫蘆,應…殿下…可喜歡?」
小兒點點頭,「還要。」
風墨頓時喜出望外,趕忙又畫下一串。
小兒又道:「應兒要很多的冰糖葫蘆。」
風墨一鼓作氣畫下數串,直至宣紙布滿。
孟後傍晚歸來,從軒窗外瞥見一大一小同坐一椅伏於桌前,額鬢相貼,大手握著小手在紙上寫畫。
靜靜看了好一會兒才微笑推門而入,卻見滿滿一桌花、蟲、鳥、獸…
細細觀過幾幅,由衷道:「陛下識人,本宮向來信得過,寥寥幾筆便能描繪出千姿百態,想必這世間也只有太傅你有此才能了。」
風墨不太確定這話是誇是貶,畢竟天家的孩兒多半都以讀書習字為主,他今日行為若細論起來算得上是誤人子弟了。忐忑道:「娘娘謬讚。」
小兒主動投入了孟後懷抱,孟後順勢抱起說:「我們也該回去了,今日有勞風大人。」
風墨心有萬般不舍,卻也只能拱手送別。
送至府門口,孟後臨上馬車前忽然又說:「應兒已到了該讀書認字的時候,本宮出來一趟不易,風大人既身為太子傅,該多來永華宮坐坐的。」
說著從袖中撈出一物遞予風墨,說:「這是宮牌,望風大人隨身攜帶,不論何時想來永華宮,斷不會有人阻攔。」
風墨百感交集,「皇後娘娘,這…」
「這世間能為太子傅者,本宮唯認劉閣老和風墨公子,望大人相信自己的能力,勿要受有心之人所擾,太子前程,本宮就拜託大人了。」
目送馬車遠行,風墨手握宮牌久立原地,思來想去,孟後今日之舉多半是為察察太傅之言行是否可堪重任。昨夜本已下定決心,要捨命帶兒逃離京城,此刻卻有些於心不忍。
孟後對孩兒之心遠勝他這個生身之人,他此時將孩兒強行帶走,這世間恐怕又要多一個傷心之人。
…
小兒精神了一天,才從國公府出來便在孟後懷中睡去。
馬車撿寬敞少人街道緩行,孟後一路無言。
將至宮門,玉蟬忍不住開口問:「何事擾娘娘煩憂?」
孟後將懷中小兒撫了又撫,看了又看,低聲問:「玉蟬,你可覺得應兒與風公子頗有幾分相似?」
宮婢玉蟬愣了一下,而後微微點頭,「不瞞娘娘,自奴婢在朱雀湖第一次見到風公子,便有這種感覺,可奴婢不敢妄言…娘娘,您說,風公子除了那長姐之外,會不會還有其她姊妹,只是衛姬姑娘不知道罷了?」
孟後搖頭未語,兀自沉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