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五)酒:朝如青絲暮成雪
小說: 太白野史:一人足成書 作者:朕可萌 字數:1534 更新時間:2019-09-22 06:42:14
年少輕狂、少不更事,都是年輕時胡作非為的最好借口。
李太白也有這樣一段年少的時光,自然也就免不了俗。非但沒有沒有比別的孩子收斂些,反倒是較別人還要變本加厲。
什麼上樹掏鳥窩,下河摸魚,這些累己不損人的,那都是低端玩意兒了,李太白看都不會看一眼。
他幹的事兒啊,那在青蓮鄉都是響噹噹的,你隨便拉一個人都能問出來好幾件。
比如摘了個土蜂窩,小心翼翼的包嚴實了送到先生午睡的榻上,老先生一掀衾被,「嗡」地一窩土蜂出來招呼……
比如,大夏天的趁鄰居家的人都不在時溜進屋裡替他們點一個「發汗納涼」的大火盆,炭火還窩心的燒得賊旺……
再比如,連廢了幾日功夫,鍥而不捨的打通了自家和鄰居家的牆壁,大冬天的半夜裡拿著扇子向洞那邊扇涼風。後被發現,美其名曰,借光讀書……
還有……
總之李太白把小時候能幹的缺德事兒都幹了個遍。
老先生被氣得顫抖著手,指著他的額頭罵道:「你,你,你這樣的混小子這輩子也休想混出個名堂!」連堅守多年的文雅都扔了,直接罵出了有辱斯文的話。
但是天意弄人,它似乎偏偏和老先生過意不去。這世上總有很多天生的奇才,比如——李太白。
李太白小時候就很聰穎。雖然三歲時由於忙著四處溜達,四歲忙著帶領一眾「兄弟」剷除「妖邪」,玩得昏天黑地,而錯過了「三歲識千字,四歲背古詩」。但五歲時大概覺得打架太過粗鄙或者常見,李太白覺得該給自己補充點其他的可以威震四方並且顯擺的東西,於是從角落裡翻出來了一本蒙了厚厚的塵的書。
這一年,他好歹可以誦六甲。
從此李太白在讀書這條路上一去不復返。若也有個排名的話,李太白一定名列前茅。
所以那些鄉人提到李白這麼個人名時都會是這副口氣,「哎呦,這孩子啊……」剩下的就是無盡的複雜的嘆息。
李太白對鄉人們的態度不以為然。
平日里照樣帶領那些被家長教導要像他學習 學習的孩子們四處搗蛋。
出了事兒,他們的光榮「事跡」被捅到家裡時,某個母親揪著自家崽子的耳朵怒罵道:「我讓你像李家阿白學習學習,你怎的就光學習了幹混賬事兒?課業也不見好?」
被揪著耳朵疼得齜牙咧嘴的孩子委屈地眼裡憋了一泡熱淚,撇撇嘴,話里滿是哭腔,「我是向他學習學習啊?你早不說清楚。」這一回嘴便又多挨一頓揍。
從此孩子意識到,書上的字裡行間都可能暗含玄機。在連看了幾宿書後,孩子深刻的認識到:讀書並不適合自己。自此,青蓮鄉日後多了一個木匠,少了一個讀書人。
不過李太白的混賬事兒可遠不止以上所述。
那時年紀尚小,還沒什麼男女之防。幾個孩子混在一起,倒真不知道男女的區別。
人這一多便會發生什麼奇奇怪怪的故事。
比如有時莫名其妙的就發生了矛盾。先動動嘴皮子,覺得不過癮了便直截了當的動手。但真打起架來,女孩子也是巾幗不讓鬚眉。
李太白那時候雖然可能分別見過憐香惜玉這四個字,缺沒學過憐香惜玉這個詞。所以下起手來也沒輕沒重。
直接推在人家胸口上那是常事,幹得最荒唐的是扒了人家的衣服。當然,李太白慈悲的顧著了對方的顏面,並未扒光。
但他還是因此受了有史以來最重的一次罰。
忘了因為什麼起了爭執,李太白帶領的這一幫人就和對方轟轟烈烈的開了戰。結果對方寡不敵眾,戰敗,李太白下令剝了對方首領的衣裳,以儆效尤,並且親自動的手。
這個人就是顧明搖。
李太白也是因此和顧明搖開始了互看不順眼的人生。
此後很長一段時間,顧明搖每每看到他都會狠狠瞪著她那雙大眼,呸一口,「下流!」
李太白無語。暗悔當初他怎沒有狠下心將顧明搖的褲子一塊扒了。
後來也不知是不是被顧明搖罵習慣了,李太白對她也就無感了。聽見顧明搖罵他「無恥」「下流」眼皮都不抬一下的就從大路另一側走了過去,看都沒看顧明搖一眼。
李太白對自己的看法是心胸開闊了,人也就大度的懶得計較了。
之後李太白離開了昌隆,也就離開了顧明搖。
再後來他開始了浪跡天涯的劍客生活,壓根也沒心思想起顧明搖。
卻不想在這裡見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