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(2)
小說: 閨閣之臣 作者:子书挽风 字數:1613 更新時間:2019-09-22 11:32:26
風墨苦思一宿也沒理出個思路來,天色微明時終是撐不住困頓睡了過去。
未至晌午,被自家老爹匆忙喚醒,說是有人來了。
披衣起身,只見門口立著個眉目清冷的黑袍女子,
女子拱手說:「屬下奉陛下之命,請二位移居齊國公府,馬車已在樓下。」
這女子名叫衛姬,是儲澈去白骨鎮時隨侍於身旁的女子,倒也算得上是熟人。
風墨朝樓下街道看了一眼,問:「衛姑娘,陛下他…現在何處?」
「陛下自是在宮中。」
風墨並未做好心理準備,可眼下情形哪還由得了自己。想問問爹爹的意見,才一抬眼,風老爺連忙仰頭望天,顯然一副想要置身事外的架勢。風墨無可奈何,微嘆一氣只好說:「有勞衛姑娘帶路罷。」
府邸位於東市驚鴻街,走進朱漆大門,有青石照壁,上繪聖人授業圖。
轉過照壁,即是前院,游廊飛檐,綠樹繁花。
步至院中,有華髮藍袍的老者快步迎來,手握拂塵,彎腰作揖,笑眯眯地說:「公子,我們又見面了。」
風墨自然記得此人,便是曾經替儲澈轉送鶼鰈玉佩的那位老者,主僕一個鼻孔出氣自是讓人印象深刻,多半是御前操勞,未及兩載,青絲已然全白。
風墨亦拱手回禮,「見過老丈。」
老者連忙說:「公子折煞老奴了,老奴張朝淵不過一御前太監,受不得公子大禮,公子今後直呼老奴張公公便可。」
張朝淵又朝風老爺行過禮,接著道:「老奴今日當一回傳旨太監,二位接旨罷。」
父子二人遂伏地聽旨。
聖旨約莫兩米之長,由兩名年輕太監各持一端展開,張朝淵逐字宣讀。
長篇大論,不過是將天子昨夜親口宣布之事書於黃布蓋戳,正式蓋棺定論而已,直聽得人腰酸膝痛,頭昏眼花。
張朝淵聲情並茂宣讀完畢,捲起聖旨抱到二人面前,氣定神閑笑道:「二位領旨罷!」
風老爺接下了聖旨,張朝淵連連道賀:「恭喜齊國公!恭喜風大人!」
風墨跪伏於地,恍如夢中。
待張朝淵率兩名小太監告辭離去,風老爺才將風墨扶起,意味深長嘆道:「墨兒,且聽爹一言:既來之,則安之。」
風墨怔怔看了老爹好半晌,微微點頭:「嗯。」
…
齊國公府有三個院落,前院、內院、後院。
前院有正房三間,中為廳堂,左、右皆為卧房,供長輩所居。
正房兩側有耳房各一間,左為廚房,右為書房,書房與花廳相銜。
正房兩傍為東西廂房,為客房。
由穿堂至後院,為下人所居;由垂花門至內院,便是風墨的扶風院,樓閣、花園、池塘、亭、台、榭,一應俱全。
立於樓閣之上,前可觀皇城繁華,後可觀河流煙波;一樓才是卧房和書房。
風老爺負著手在衛姬的帶領下四處晃蕩了一圈,點頭嘆道:「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。」
統共有僕人二十餘人,除了幾個燒火打雜的老嫗老翁,餘下十幾人中,一半婢女,一半太監,竟沒有一個正常壯年男子,真可謂是用心良苦。
這管家一職,自是非衛姬莫屬,真真是大材小用莫可奈何。
風老爺嘴上說怕風墨不適應,特意留下作陪月余,實則日日陪好友下棋品茗,莫不早出晚歸。
《璃律》:吏每五日一休沐。
新帝上任三把火,詔曰:吏每十日一休沐,三品以上者,旦旦上朝,以議時事。
風墨官居一品,這朝事自然是推脫不了的,才入國公府當晚,便有人送來了朝服官帽,特囑次日按時入朝,不可後至。
父憑子貴,風墨心有芥蒂,不知如何面對天子百官,日日稱病不朝。
天子也不出面催促,只是日日派小吏前來詢問,風雨無阻。
風墨不善說謊,一連十幾日稱病倍感罪孽,這才磨蹭而至,低調縮於百官末位,自覺無形。
朱袍紗帽、冰膚玉面,劉佑見後悄悄挪了過來,低聲誇讚道:「你穿這身,真是好看!」
風墨陡然面紅耳赤,惹得劉佑掩面低低笑個不停,「又不是女兒家,這麼害羞做什麼?」
風墨更是臉如火燎。
天子說到關鍵之處,劉佑立時正兒八經豎耳細聽,風墨卻始終低眉垂首,心如擂鼓,隱約只聽見一句:「三日後,於宣正殿策試舉人,眾卿做好相關事宜,莫要疏漏。」
會試入榜者三日後才得以參加殿試,勝負難料,落榜者反倒得以衣冠楚楚立於堂前,豈非捷足先登、勝之不武?
風墨越發惶惶不安,許是過於緊張,腹起絞痛,冷汗簌簌。
劉佑發現異樣再次湊了過來,關切道:「臉色怎的這般差,可是哪裡不適?」
風墨本想搖頭來著,身子卻不聽使喚直直軟了下去,而後人事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