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二章 归乡路
小说: 南国有风 作者:飞豆雾花 字数:2262 更新时间:2019-09-21 19:26:29
京城燕梁秋意渐浓,华照君在太庙跪罚三日之后留在长乐宫休养了足有半月,苏后寸步不离地照顾爱子,朝中的非议终因姬消的离开而短暂平息了一阵。
西府三郡的州官凡在名列者,大都引咎辞职,留下来的也都在暗中收归苏家门下,一心一意辅佐华照君。只不过华照君的贤能早已得了众臣的赞赏,苏后唯今之心愿,是要彻底拔除姬银烛一脉,叫他永世不得翻身。
华照君在长乐宫中养病并不安分,每日躺在香软的榻上,总是睡不过三个时辰便挣扎着要起来,他的心一刻也不得安宁,身子稍得了些舒适便觉得亏欠了三郡百姓。
苏后将刚煎好的药端到殿中,原打算放温了再叫醒姬锦,却不料他起了一个大早,已经坐在书桌边提笔写着什么,苏后见他这样,也不由得皱了眉。
“锦儿,亚父不是吩咐过你要好好休息的么?你这样不爱惜自己的身子,难道是故意要让亚父心痛么?”
姬锦闻言抬起头,手上的笔也一颤,只见桌上叠了一沓已经快要写完的白纸,几乎每日早晚姬锦都要写上一份罪己书,将他那愧疚之情在心头刻了一遍又一遍。苏后虽气愤,但却拦不住他,姬锦已经尽力而为,险些也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,即便如此,陛下还是重重惩
处了他。
“亚父不必担心,孩儿的身子已经大好,总要下榻来松松筋骨。”
苏后没有再劝,他这唯一的儿子自小便不受他的管束,也不爱听他的吩咐,似乎怕自己成了外人口中被溺爱的皇子。
“那也该拿着分寸才是,太医说你操劳过度,这阵子你什么也不要多想,安心在长乐宫养病。”
“亚父,说起来孩儿还有一件事要与你说。”姬锦将笔放下,又道,“我的伤始终是小事,如今既已大号,我看......我也是时候回桑阳了。”
苏后听得一惊,一颗心也揪了起来,赵司殿在旁见主子一时间说不出话来,于是便代他开了口。
“君上,您何必如此着急回去?这眼看着也快中秋了,您就留下来陪凤主吃顿团圆饭吧。”华照君可是苏后的心头肉,掌中珠,这才见了不到一个月,他连伤也没养好就想着要离开燕梁,苏后心里自然失落。赵司殿见姬锦不肯动摇,于是又补了一句。
“君上,凤主为了您守在太庙整整三个日夜,一刻也没合过眼睛,您昏迷得久,自然不知道凤主亲自为您试药,谁劝也不听,这要是出了什么差错,可就要中毒了。”
姬锦闻言皱了眉,他为难了好一阵,最后只好起身朝苏后一跪。
“儿子不孝。”
“仔细伤口!”苏后忙将他扶起来,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,“罢了......你要走,我亲自送你出城就好。如今你人在宫中,可心怕是早就飞去桑阳了,我哪留得住你?”
“还有一事,儿子想和亚父商量,”姬锦顿了顿,酝酿了些勇气才又开口,“儿子在桑阳城一切都好,君庭府里的人手也已经足够,依我看,就不必双儿服侍了。”
“可是双儿伺候得不好?”
“不,不!”姬锦担心亚父误会,赶忙又解释道,“双儿懂事乖巧,是儿子不习惯让那么多人服侍,您千万不要责罚他们,双儿年纪又还小,也没有谋生之力,儿子想把他们放回家乡。”
“双儿已经是你的人,若是你不要......”苏后猜到他心里仍然放不下萧清影,姬锦未曾对人用情至深,只有萧清影是例外,“我只好送双儿去庙里修行。”
“亚父难道就不能放过双儿么?”
“亚父知道你有慈悲之心,可是锦儿,世上总是坏人比好人多,你恐怕还不知晓双儿的身世。他们兄弟自幼便被亲爷爷赶出家门,卖为童奴,几经辗转才得了机会来到京城。我若放他们归乡,岂不是又要让往事重演?你既对双儿有怜悯之心,怎么还忍心将他们送回去呢
?料想双儿也一定告诉过你他们的命运,不是亚父心狠,是你的身份不容他们再有第二位主人。”
“凤主,陛下遣人送了补药来,您看......”
苏后听了宫侍的通传,顿时脸上笑意一收,瞥了眼宫侍手上端着的不烫不凉正合适的补药,却迟迟没有命人接过来。姬锦见状,不由想起他养病这几日里,听下人说起过半个月之前的事,苏后拒不肯见玲珑帝,对他也愈发冷淡,此事传遍了整个皇宫,苏后的这口气仍然
没有减退。
“亚父,您就去见父皇一面吧,他到底舍不得你。”
“他怎么不舍得?”苏后一声冷笑,又道,“他每每对待本宫,无一不是狠心的,从前亚父为了你,尚能忍受他的背叛,只可惜姬仁夫变本加厉,全然不顾你的安危,他这是要我伤透了心才肯罢休!”
“亚父......”
“这是本宫与他的恩怨,自然是不该耽误你的,锦儿,既然是你父皇送来的补药,你便用了吧。”苏后这般说着,却始终没有接过药碗,只是说着不便再打搅他静养,接着便离开偏殿。
“来人,去给陛下回话,华照君就要回桑阳,让他往后不用再费心了。”
“这......”
“去!”泪珠伴着短促的一声命令滚落下来,滑过苏后的脸颊,他的心再也泛不起一丝波澜,唯剩下一阵又一阵的钝痛。华照君离城在即,这中秋的团圆宴也着实不必再开,相见争如不见。
华照君一心牵挂着三郡,尚不知苏后已在西庭大换了辅官,今年秋雨刚过,水灾泛滥,所淹上万户,用以赈灾的粮草却不足以抵御灾情,公文亦尚未抵达燕梁,境况很是愁人。
那秋云流过了金钗河,又顺着风吹到了临水,只是锐气此时已被大挫,临水只见乌云渐渐密布,却不见有雨落下。
临水城外,一条古旧的官道正通向抚青郡,出了抚青郡,脚下的土地便不再听从京都燕梁的管辖,临水所属的,是一位近来刚刚继位的诸侯世子,名谓献王。然而临献王的行宫并未设在这偏僻小城之中,临水与抚青郡之间隔着几座高山,恰将那凶猛的洪水挡住,占尽了
地利,因而出了城门,所见的便又是另一番生机蓬勃的景象。
官道上,正有一位白衣公子打马路过,马蹄声哒哒地由远及近,悠闲地散落在小道上。
临水城外碧草连天,连这路边的野草也如此鲜嫩肥美,引诱马儿不肯离去,惹得主人无奈。天色将晚,西山的霞光温婉地落在小道的尽头,也染在他的白衣上,烈烈如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