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章 大苍皇朝(2)
小说: 快穿之情长 作者:守念此世 字数:3029 更新时间:2019-04-26 09:15:52
报礼完毕,舞乐开始表演。
常隽却坐在轮椅上,目光掠过一旁戴着面纱,唯唯诺诺地坐在乾王旁边的乾王妃。
现在是天授历五年,距离那个代号‘血媚’的女人到来还有一年,这一年的时间,他必须要好好计划。
常隽将目光投向宝座上年轻却威严的帝王,神色莫测。
...
宫宴结束后,常隽回到了郡王府,吩咐下去,无论是谁要求拜访,一律拒绝。
第二天,常隽起了个大早,早早地洗漱完毕,换上一身正装。
无袂走进了内室,将焚香炉中快要燃尽的香又填了点,黯淡却悠长的香味骤然增浓,常隽却像是没有看到一般。
就在常隽看完了第二卷书的时候,他等的人也来了。
来人是宫中的内侍,太后娘娘跟前的大太监,瑞福。
瑞福一见到穿着绯红郡王服的常隽,就笑呵呵地开口说:“温恭郡王,洒家有礼了。”
常隽合上书,看着瑞福,淡淡回了句:“公公多礼了。”
瑞福伺候了太后多年,自然也见过小时候温恭郡王的模样。那时候的小娃娃白白嫩嫩的,穿上一身撒金花的小红袄,看着就跟个年画娃娃似的,让人打心眼里疼。
看这位郡王如今的模样,却有点脊背发冷。
不过瑞福是个有心数的,看着这位郡王一身正装,就知道这为郡王早早地就候着了。候着什么呢?太后吗?
瑞福心中一凛,脸上笑得愈发亲热了。
“洒家这是得了太后娘娘的话,说是几年未见,甚是想念郡王。不如,郡王随洒家入宫一趟?”
常隽没有多惊讶,自从他把玉佛送入宫,就知道宫中那两位最尊贵的人会有动作的。
常隽只是微微额首,说:“有劳公公了。”
无袂换完了焚香,刚想过来推常隽,常隽却摆了摆手,对着外面说道:“无一,你来。”
侯在外面的无一走了进来,推着常隽向外走去。
无袂在落在后面,沁出了一身冷汗。
...
安宁宫。
太后梳着高髻,饰以翠翘、金钿、朱钗,着太后常服,殷红的唇紧抿着,视线落在自己豆蔻丹红的指甲上,不知想些什么。
等到瑞福通传,无一推着常隽进来,才对常隽微笑着说:“温恭,来,到哀家身边。”
无一犹豫了一下,常隽扣了扣轮椅的把手,示意无一将他推进一点。
太后笑了,眼角的细纹却更加的明显了。
“温恭啊,哀家记着,你昨天送进宫中来的玉佛,是你母妃要你好好供奉的,怎么就送给哀家了?”
常隽看着面前的老人,岁月带走了她的青春,却带不走她的美丽,即使已年过半百,大红的妆容画在脸上,却更显其威仪。
“回太后的话,母妃弥留之际,确是让臣供奉玉佛。只是臣得蒙太后爱护,多年来待如亲子,臣,当以亲母报。只是臣四年来未曾入宫,不得在太后面前尽孝,臣便只能送玉佛入宫,盼望着太后娘娘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。”
听到常隽的一袭话,太后的神色也有些黯淡,她抬手,掠过眉眼,叹了口气,自言自语地道:“说什么福如东海、寿比南山,哀家老了,老了啊...”
常隽没有开口,他知道,太后是多么要强又严厉的女人,可是先帝已亡,自己的嫡亲妹妹又走了,两个儿子之间暗流涌动,还是让这个老人心伤了。
太后随后就笑了笑,收起了眉目间的疲倦和黯淡,她对常隽慈爱地说:“温恭既然说是以生母待之,怎么还一口一个太后?温恭是还怪哀家四年来对你不闻不问?”
“臣并未作此想,太后和陛下的好心,臣明白,只是臣自己过不去罢了。”
常隽抬手,抹了抹自己脸上的金色面具,只觉得触手冰冷。
太后叹了口气,说:“那便莫要一口一个太后啊、臣啊的,前朝的事和后宫无关,在这儿,温恭得叫哀家一声姨母。莫要再让哀家担心了,哀家,总是向着你的。”
常隽抬头,看着太后眼中的疼惜和无奈,也知道太后是真心待他,只是前朝、后宫,她亦不能多说些什么。
常隽只是定定地对太后说:“姨母,儿臣,会好起来的。”
闻言,太后也湿了眼眶。
这时,瑞福走了进来,对着太后俯身行礼,然后说:“禀太后,太极殿来人,说是请温恭郡王觐见。”
太后闻言,柳眉倒竖,说:“皇帝这是要和哀家抢人?哀家和自己的侄子说说话,他还要来插一脚?”
别看这位太后如今颇显老态,但是常隽可是看过1019给出的数据。先帝是开国帝皇,太后当年是一军阀贵女,嫁给先皇之后跟先皇南征北战,一手鞭子舞得虎虎生风。据说当年先皇府中有一位吃里扒外的总管,结果惹怒了太后,被太后亲手拿鞭子活活抽死了。
这位可从来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。
瑞福闻言,腰弯的更低了。
常隽知道皇帝早晚要见他,只是没想到居然这么快。
见就见吧,他总要给今后铺路。
常隽对着太后说:“姨母,既然陛下有令,儿臣先告退了。改日再入宫陪伴姨母。”
太后本就不好再留常隽,也只能点头应允了。
太后看着无一将常隽推走,伸手撑着额头,像是对人说话,又像是自言自语。
“瑞福啊,皇帝到底是皇帝。温恭身上那个味道,真是不好闻啊...皇帝是想要群臣都知道吗?就算是不焚香了,那味道留在心底,又怎么散的了。皇帝,怎么能在这种事上糊涂啊!”
瑞福没敢搭话,只是躬身退下,细心地拢好门。
看到外面的太阳,才惊觉自己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...
无一推着常隽在宫道上慢慢悠悠地走着,领路的是太极殿来的太监,人不机灵,倒是中规中矩的。
无一把常隽带到地方之后,就和那个小太监一起退下了。
常隽看着御案后面批改奏章的帝皇,躬身行了礼。
“参见陛下。”
浩帝抬头,一双深沉的眸子映出了常隽的模样。
“温恭四年未入宫了,身体如何?”
常隽心里明白,自己身体好不好,恐怕皇帝比他还要清楚。
“回陛下,臣身体已无大恙。”
浩帝听着常隽清清冷冷地回答,心中玩味,无大恙,那就是有小恙了。
浩帝心中有些好笑,看着常隽清清冷冷,没有人气的样子,他还以为他变了不少呢。想想年少的温恭鲜衣怒马,打马扬鞭的模样,肆意却也鲜活。那时的温恭亲近他,却也是不是更他赌气,说话夹枪带棒的。
不过,浩帝皱了皱眉。
“温恭真是与朕生分了,大哥不叫了,连皇兄也不叫了吗?”
常隽闻言,心中多少有些无奈。从太后到这个皇帝,都抓着称呼不放。
温恭郡王的父王是先帝的义兄弟,母妃是太后嫡亲妹妹,而独子常隽的身份当然尊贵又敏感,他少时入宫,都是叫浩帝大哥的。
“陛下亦称臣为温恭,而不是阿隽了。陛下是陛下,臣是臣。”
听着他的话,浩帝深不可测的眸子危险地眯起,却忽然向后靠到椅背上,问常隽:“既然温恭是臣,那么,温恭对于今年东南沿海开海通商一事,有何见解。”
常隽有些不解这位帝王跳跃性的话题,从称呼拐到前朝政事。但是,东南沿海商贸繁荣,即使大苍立国之时亦有海禁的政策,但是还没有严厉到明朝那种‘片帆不得入海’的地步。
商人逐利,朝廷对于商人南来北往的运营海货、商品是屡禁不止,但是后来渐渐因为其利润巨大,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而那多出来的商贾的孝敬,大部分都进了节度使和州刺史的手里。
大苍立国,酷肖唐朝。此时的大苍刚刚立国不到五十年,勋贵拥兵、地方割据的形态已经初具雏形。节度使和州刺史的权利也渐渐的扩大,鲸吞商贾的税银,是一点也不手软。
地方有兵又有财,也怪不得这位浩帝对勋贵动手。要动手,浩帝就得有足够强大的军队。一位伟人说过,枪杆子里出政权。浩帝想要集权,没有军队腰杆子就不硬,而掌重兵的温恭郡王自然也就活不成了。
想通了这些,常隽明白。
明面上,这次东南开海禁是朝廷放手商贸。实际上是把那些见不得光的交易摆在明面上,堵不如疏,这样,朝廷至少可以明目张胆的给商人收税了,同时也可以剁掉地方伸的太长的爪子。
可是这件事又牵扯了太多人的利益,同时又有地方和中央的矛盾,皇帝想要削藩、夺权的意志,基本上是谁搀和谁死。
而且,在原本的剧情中,天授历五年这次开海并没有成功,只是东南沿海开始出现了很多‘奉旨走私’的黑船,专门给浩帝充实内库罢了。
真正开海,还得那位女杀手‘血媚’穿过来搞定。
常隽的手指扣了扣轮椅的把手,这位浩帝打得什么主意,用这件事来试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