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,算命。
小說: 先生,此命怎解 作者:有绥 字數:2022 更新時間:2022-10-01 00:37:08
第二章,算命
「施主,你是不是見到貌美顏俊的,都要去糾纏一番呀!這個毛病可不好,容易被人打。」問禪把蕭錦堯拖到內院就鬆開,開始慢慢的整理自己剛剛弄亂的禪衣。
「我這是在幫他算命,是在做好事,什麼叫糾纏。再說了,我長的這麼好看,不能是糾纏,這叫艷遇。」說著蕭錦堯還不要臉的低頭笑了起來,還別說剛剛那個公子是真的好看,好看的讓蕭錦堯一陣心花怒放。
問禪嘴角又抽了抽:「算命?艷遇?施主,要點臉好嗎?」問禪的臉徹底的黑了下去:「就拿你算命來說,人家劉員外正值年少,你說人家斷子絕孫。戶部尚書家的小姐青春貌美,二八年華,你說人嫁不出去。你這明明是在詛咒,哪裡是算命,施主心裡有點數好嗎?」
蕭錦堯:「......你不懂其中竅門,就不要胡亂批評我,說我的不好。」
「那就說點好的,施主,你除了這張臉,真就一無是處了。」問禪看了一下天色:「該去做午飯,問禪失陪。」
問禪說著就給蕭錦堯留下一串背影,寺里小和尚很少,他除了掃地還要去幫忙做飯。問禪算是說了一句好話,蕭錦堯長得確實好看,好看到可以讓人忽略他身上破成布條的衣服。
問禪走了以後,蕭錦堯摸了摸自己的衣服。這身衣服確實不雅觀,但是很舒服,他沒有換的打算。當然,主要還是因為最近沒有開張很缺錢。
「紫氣圍繞,帝王之命,皇室的人。」蕭錦堯還在想剛剛那個好看的少年,皇室之中他沒有見過的皇子:「呵,五皇子盛熙。」
蕭錦堯只是簡單的思索了一下,便確定了剛才那個少年的身份。
盛熙出生的時候,紫氣東來,皇宮上方紫雲繚繞七天方散。欽天監為盛熙批命,卦象一出,盛熙便被送走了。
此後皇室就像沒有這個孩子一般,皇室眾人對他也是閉口不提。直到五年前,太子被立,皇上下詔冊封盛熙為錦王,所有人才想起皇室還有這麼一個皇子。
「要是我是皇帝,也不會要這麼一個命貴到極致的孩子,容易折壽。這哪是帝王的命格,是神仙的命格呀!果然不能比,人比人氣死人。」蕭錦堯越想就越氣,憑什麼還有這種好命格的人,再看看他自己,極陰之人,極薄之命。
甩了甩腦袋,把這雜念摒棄。蕭錦堯輕手輕腳的摸到方丈的房間,這種命格千年難得一見,不讓算,蹭蹭他身上的紫氣也是好的。這樣也是能轉運一段時間了,免得年年到了七月霉到一種無人能及的境界。
「方丈可曾聽說玉清觀的事?」盛熙如同坐禪一般,坐到普賢方丈的對面,面對方丈微微一頷首,謙謙有禮。
普賢點頭:「阿彌陀佛,善哉,善哉。」
面對普賢方丈的惋惜,盛熙就明白普賢方丈應該知道了此事。
「是這樣的,辰然真人出事之後,道觀里幾位主事的道長都接連出事了。我想請方丈前去,做一場法事,以慰亡魂。」盛熙遲疑一下還是開口了,道觀出事讓和尚超度本來就不合規矩。但這不是道觀現在一個主事的都沒有了,法事也做不了,才出此下策的。
普賢合十做了一個佛禮:「我佛慈悲為懷,定當不負施主所託。」
蕭錦堯在門外聽這話,暗自點頭。不愧是方丈,這都答應了。
大齊佛道分家,互不相犯,也互不相和。都是各自管好自己的門戶,不犯不侵。佛不問道事,道不參佛語。
「我佛慈悲,我佛慈悲!」蕭錦堯也連忙合十念了兩句。
見到普賢方丈答應,盛熙微微一笑回了一個佛禮。
他自幼在這座山上長大,與這山上的一觀一寺都熟悉的很。這一觀一寺也對當年年幼的他頗多照顧,如今也是他該回報的時候。
盛熙也想在別處找一家道觀來做法事,可是京都多是重佛。這就導致京都周圍少道觀,多是佛寺。這法事也拖不得,就只能來找普賢方丈了。
方丈答應之後,盛熙又與普賢方丈,閑聊了一些佛語禪機。差不多時間,才起身告別。
剛剛拉開門,盛熙就看見不久前在寺門口遇見的人,正抱著門前的柱子打著瞌睡。
聽見盛熙拉門的聲音,蕭錦堯就醒了過來。他立刻立正,一臉真誠的看著盛熙:「公子,算命嗎?」
盛熙輕笑低頭,這人真有意思:「我沒有錢,所以算不了!」
「沒關係,公子可以給別的,例如公子身上的這塊玉佩。」看著那塊紫氣繚繞的玉佩,蕭錦堯咽了咽口水。這塊玉佩怕是跟了盛熙很久,上面紫氣濃郁,肯定能去去他身上的霉氣。
「這塊玉佩乃是家父所贈,長輩所賜,不能輕易給與他人的。」盛熙婉拒。
「才一刻沒有看住你,你又來糾纏別人。」蕭錦堯還要再說些什麼的時候,問禪突然從轉角出走來,一把拉住他。
「不是......」不是哪裡都有你,蕭錦堯覺得計劃又落空了,有些喪氣。
「不好意思,瑾瑜施主。這人是方丈月前在門口救回來的,平時喜歡拉著人說些有的沒的,您別介意。」問禪歉意的看著盛熙。
「不礙事。」盛熙不計較的,只是好奇這個人為什麼這麼執著,一定要拉著他算命。他的命,可是欽天監十五監正算過的,一般算不了。
問禪及時拖走了蕭錦堯,蕭錦堯只好暫時按耐住,要去套玉佩的心。反正有玉清觀的事擺在那裡,他不愁沒有機會。
蕭錦堯被拖走,盛熙才離開大慈寺。盛熙住在半山腰的一處院子里的。院子只住他一個人,院子里的一切都要靠他打理。
這會兒他才想起來,早上走的急,家裡的雞沒有喂。菜地里的菜,也還沒有澆水。
應下了盛熙,方丈就在做晚課的時候,就說了這件事。於是寺里幾位年長的師傅,就開始準備法事要用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