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传说中的道仙
小说: 无谓逍遥·灵魂容器 作者:Mr.37° 字数:2876 更新时间:2019-09-23 07:10:52
入春三月的茶镇,沿着边河一侧修建的河岸种着一排透着翠绿的杨柳,可行马车的宽度原本是为了方便行车人沿途欣赏边河两岸的风光,此时却在一处聚满了人群,人群的中间跪着一个少年,还躺着一具孩童的尸体。
浑身湿透的少年跪在地上,刚刚齐肩的黑发凌乱着,水珠沿着发尾狼狈的滴落在地上。
他的脸色苍白,脸颊消瘦,嘴唇颤抖而乌青,身上褴褛的衣服紧贴在皮肤上,让他感受着春日里的寒冷。
他的眼眸紧盯着自己眼前那具平躺的尸体,他的弟弟,半张着嘴,却再也没有任何呼吸,水渍浸湿了尸体身下的青石板,没入石板间的缝隙中,如同没有颜色的血液一般。
他的耳边是七嘴八舌的议论声,那些声音钻入他的脑子里,如无数蚊虫飞舞般嗡嗡作响。
他不想听清那些或责备或猜测或同情的声音,只是抬起一只手,轻轻拂去粘在弟弟发间的水草,仿佛那个人只是睡着了一般。
忽然,围拢的人群一阵骚/动,他抬起眼,只见三双官靴站定在他前方。
“这什么情况?!”说话的人有些不耐烦,“怎么又是个孩子?”
“头儿……”另一个压低的声音,小声的嘟哝着,“这是这个月第八个孩子了吧,难道又是……”
听到这话的人微微后退了一步,“去去去,赶紧去道场请人。”
他的目光依然紧盯着弟弟苍白冰冷的脸庞,双手紧握成拳,妖物作祟!这一瞬间,他忽然肯定了这个答案。
衙门官差的话音刚落,围拢的人群一侧便自动闪开了一条道,他缓缓抬起头,紧盯着走进人群中间的一行人,所有议论的声音因为这行人的到来也忽的静了下来。
有一种威慑,是百姓对道场的崇敬与畏惧,他不屑的冷哼一声。
九个身着蓝衣道场服的道人腰间佩戴刻着道字的玉髓腰牌,手握统一制式的佩剑,发髻上的蓝色发带垂在身后,为首的男人有些年纪,垂下眼看了看地上的尸体,而后目光与他相遇,很快便收了回去。
茶镇道场全员出动,恐怕根本不是为了这场事故。
他微微皱眉,眼眶泛红,目光中带着隐隐的恨意。
“余场主,您来的正好,”为首的官差堆着笑脸朝道人们行了礼,“您看看,这是不是又……”
余场主立刻抬起手阻止了官差接下去的话,“徐大人,这次并非妖物作祟,这尸体衙门可自行处理。”说罢,有些着急的转身便带着其余人朝人群外走去。
“哎,好嘞,”松了口气的官差转头看向他,堆笑的脸立刻变成了一副嫌弃的模样,“喂,你听见了没有,跟妖没关系,你自己赶紧找个地方把人给埋了,别放在这里阻碍通行。”
听到上司这一发话,另外两个差人立刻开始疏散人群,“都散了,散了。”
这狼狈为奸的嘴脸怎么看都让他心生厌恶。
他狠狠的盯着那群蓝衣道人匆匆离去的背影,终于忍不住大喊出声,“道场的尸体这是放不下了吗?!”
早已走出人群的一行人顿时停下了脚步。
“你在胡说八道些什么?!”队伍末尾的年轻道人不悦的转身呵斥道。
“难道不是?”他不屑的反问,“我弟弟已经是边河这一个月来第八个溺死的孩子了吧,前面七个,你们道场都说是恶妖作祟,现在又突然说不是了,难道是已经捉住了那只恶妖?”
这质疑的话无疑是说出了百姓们的心声,原本被官差驱散开的人群又再次围拢,议论声如沸腾的水般越发热闹了起来。
这条河流,因为沿三个不同小镇的边缘而过,得名边河,一直以来也算温顺,从未经历过泛滥夺命之事,虽然河面宽阔,但河水清澈,也不算深,水性好的一口气潜下去,要不了多久就能摸到河床,河床最深处长着一排密密的水草,沿着河道而走,除了能藏藏鱼虾,对人也是没什么影响的。
可是,一个月前,一场暴雨中,一个小孩失足落了水,从那之后,接二连三的发生小儿落水溺亡的事件,道场协查结果是妖物作祟,事到如今却依然没有查出妖为何物,更无法制止溺亡小孩的事件。
“都给我闭嘴!”不等道人们回答,徐大人便握着腰间的佩刀大喊道,众人立刻被吓的收了声,“道场与衙门,一个负责处理妖乱,一个负责处理人/祸,各司其职,互相协助,再说了,道场的诸位道人均是经历过逍遥山道修之人,其才能,轮不到你们质疑!”
明摆着趁机讨好的官差说出了百姓对道场忌讳的原因,这个与官府,不,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凌驾于官府之上的除妖机构,早已可以轻易的掌控百姓的祸福。
但今天,这些让人敢怒不敢言的蓝皮子们,他是惹定了,他抬眼望着徐大人一阵冷笑,“哼,逍遥山?对我等平民百姓而言,不过是个传说罢了,谁知道那上面待的是瞎子?是聋子?还是愚蠢的傻子!”
他这无疑是在找死,反正已失去了这世上唯一的亲人,也算无牵无挂了。
果然,这句大逆不道的话终是让道场的场主从一行人中走了出来,张开嘴正想说话,却被一个如琴音般悦耳的声音打断。
“逍遥山,方圆百里,无根无脉,只渡有道缘之人,少年若愿意,随我前往便是。”
说话的声音虽然悦耳却听不出任何情绪,清清冷冷,犹如二月初春的风,带着并不刺骨的寒意。
他的目光望向缓缓朝他走来的一抹白色,不自觉的晃了神。
来人一席素白色的道袍,白纱的帷帽遮住了脸庞,那人的手中握着一把剑,黑色的剑鞘映着那身素白,显得格外打眼,剑穗是一串七彩铃铛,随着微风摇晃,发出轻细的铃声。
反应过来的场主立刻带领一行人急急的走到了白衣道人面前,深深一鞠躬,恭敬的行着大礼。
“静忧道人,在下茶镇道场场主余莫,得南都总道场令,前来迎接。”
“道,道仙大人!”一旁的官差早已堆不出笑容,五官被惊讶支配着,手足无措的学着蓝衣道人们鞠躬行礼。
“是道仙!逍遥山的道仙!”人群中不知谁“噗通”一声跪倒在地,瞬间所有百姓都跪在地上,虔诚的如同膜拜神明一般的朝那白衣道仙磕着头。
只有他,虽然跪在地上的双腿已经麻木,但却依然挺直自己的脊背,望着那个直接略过蓝衣道人走到了弟弟尸体前的人。
静忧道人,这是个连三岁小孩都知道的人物,传说他在人间游历百年,只为寻找有道缘之人,为何会出现在这?
虽然他看不清帷帽下的脸,但他却能感觉那个人用目光细细的打量了一番弟弟的尸体,而后帷帽微微抬起,这一次应该是在打量他。
片刻,眼前的白衣道仙朝他伸出一只手,手掌向上,修长的手指微微弯曲,肌肤白皙到如玉脂一般,怎么看也不像是一个百岁老人的肤质,忽然,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邀请的手势。
“跟我走。”清冷的声音再次响起,跪拜着的人群突然鸦雀无声。
“我哪儿也不去!”他没有任何犹豫的拒绝道。
“你这个市井小贼,还真是不识好歹!”年轻道人再次愤愤的指责道。
他紧咬嘴唇,不再反驳,只是低头看向弟弟的尸体,悲痛的情绪因为愧疚被压抑在胸口。
“我能为你做的,就是让你再见你弟弟最后一面,若你想通了,可以随时来找我。”平静的声音并没有因为他的拒绝带有丝毫情绪。
他吃惊的抬起眼,说话的人却早已走出了人群中。
太阳西斜,茶镇郊外的乱葬岗里只剩下老鸦低沉嘶哑的叫声,他用带血的双手为小小的坟冢拍上了最后一把土,然后捡起一块窄木板插在坟前。
他不会写字,所以只是用带血的指尖在木板上点出了四个血印,弟弟之墓,他心里如是想着。
他们一起流浪的这十年到过无数城镇,他们一起挨饿受冻,抢过狗食,打过地痞,偷过钱袋,骂过蓝皮子,没想到今天那孩子却要一个人冷冰冰的躺在这里。
“这里好歹有山有水。”他扯起一抹苦笑转身,不忍再看那简陋的坟冢。
最后一面……
他仰起头,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,深吸了口气,而后毫不犹豫的朝茶镇跑去,他要去道场,他要去找那个白衣道仙,他必须见弟弟最后一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