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五章:福祸相依
小说: 王钢蛋的血泪史 作者:缘惜惜 字数:2010 更新时间:2019-09-22 05:54:10
王钢蛋很高兴,虽说很想把人“就地正法”可他实在是个知道分寸的,只是吹了灯拉着陆云东去休息。
他道:“唐朝诗人杜甫在《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》中有言:醉眠秋共被,携手日同行。想来我与云东,也算是如此了。”
陆云东“嗯”了一声,便不作他言。
一夜好睡,次日清晨退了房,两人并不着急赶路,倒是要先想想去吃些什么好。
王钢蛋站在街口,四下望去,酒楼饭馆林立,这条街上的大小吃食,从街头数到街尾少说得二三十家。
“香客来酒楼有怪名的,闻着旁边的包子铺的包子也挺香的,我以前一直想吃街西头的面条来着,对面那家店人那么多味道应该也不差,咱要不吃牛肉汤泡烧饼?”
陆云东静静的看着嘚不得嘚不得半天的小子,无奈道:“想吃牛肉汤就吃牛肉汤,你前面说那么多干什么?”
王钢蛋嘿嘿一笑,“我这不是得思考一下嘛。毕竟我吃什么无所谓,可不能委屈了陆公子,牛肉汤好啊,又鲜美又能吃得饱,要上大碗的泡上几块烧饼,别提多好吃了,我以前啊跟小三儿吃过,可想了呢!放点葱花放点香醋,那味道......”
陆云东含笑着把人往牛肉汤铺子里领,“一夜功夫,我怎么觉着你心情似乎愉悦了许多?”
王钢蛋笑道:“那是自然。”
卖牛肉汤的是个不大的小铺子,虽说铺子小,但收拾的干净,三大碗汤上来,汤汁浓郁,味道喷香。
旁边铺子是打烧饼的,先做的热腾腾的葱油烧饼要上三斤,就着带着大块牛肉的牛肉汤,一口下去鲜香极了。
两人呼哧呼哧连吃带喝,肚中饱腹,身上已是汗津津,可也是真痛快。大酒楼的饭食虽然精致,可总觉着没有那么香。
吃饱喝足结了账,王钢蛋预备领着他去置办两件厚一些的衣裳。
陆云东其实并不觉着冷,只是见他兴致勃勃也只能随了他去了。
“云东你看,前头有个卦摊!”
若非是赶上年下、节下,有个什么庙会的时候,摆摊算卦的先生是不常见的。
今日这大街之上支起的张半仙的幌子瞧着很新,先生倒是生了一幅仙风道骨,一身道袍,半白的头发梳的整整齐齐,瞧着有些道行。
王钢蛋不由得想起了村里那成天拿着个炸了毛的拂尘,圆呼矮胖的吹破天。同样是算卦,光打眼看,形象就比旁人差了一大截,也难怪生意一般。
“先生,我二人想算个卦。”
摇晃着折扇的张半仙抬了抬眼皮扫了摊前的二位一眼,就又合上了。
“两位是要算吉凶啊?还是算姻缘?”
王钢蛋道:“其实我们也没想好,要不,半仙您给我这兄弟算一算吉凶,再算一算姻缘吧。”
张大仙依旧合着眼,“测字和摇卦几位选一个吧。”
陆云东拿过签筒随意摇晃出一根签来,他倒不是很信这个,只当是拿是个铜板玩一玩罢了。
张大仙拿起他摇出的签,沉吟片刻才道:“这签是施主摇出来的,只当是你一个人的命理。按说你命中当走东北,偏生的走了西南,这路是偏的。按说这不是你要走的路,偏生的有了难得机缘才行至此。若换一种走法,可保一生顺遂,只不过福祸相依,当前此路虽陷,却也是个积福的好法子。另则,六个月后,切记不要往南边走。”
“南边为何去不得?”王铖荀疑惑道。
张大仙皱着眉头,拿着扇子往天上指了指,看傻子似的同他道:“六个月后,眼瞧着快入夏了,正是热的时候,往南边去个什么劲,岂非是要更热了。”
陆云东:......
“先生说福祸相依,那祸事可有化解的法子?”王钢蛋问。
他拿着卦签放进竹筒内,幽声道:“福兮祸所依,祸兮福所伏,这要是化解了也没什么意思 。”
张半仙抿了口差又道:“再说这姻缘:签文所书‘意中人,人中意,则那些无情花鸟也情凝,一般的解结枝头学并栖。‘其意思是一己之心。尽了人事。必有精账。易言之。真情表露时。连那些不能言语之花鸟亦可致意者。意。情之到也。缘份附之。必有时机之来到。“
王钢蛋听了个半知不解,只觉着玄妙,便问:“可否请先生具体?”
张半仙白了他一眼,没吭声。
“有劳了”陆云东付了卦资,心中更是有了打算,便拉着人离开了。
这张大仙那句“偏生的有了难得机缘才行至此。”倒真的让他动了几分心思。但不知这是素日唬人的说辞,还是这位半仙是真有本事。
“这钱也算没白花,你是预备顺顺当当呢,还是预备去瞧瞧福祸相依的所在?”
陆云东道:“我如何都好,铖荀觉着呢?”
王钢蛋拨弄着自己的衣角道:“顺顺当当倒是好,可似乎少了些意趣,你我出门奔的也不在这个,若求顺当,在家中待着,两耳不闻窗外事,倒算是安安稳稳,倒不如去这福祸相依的地瞧瞧。”
陆云东心中暗自思量,到底铖荀还是年纪轻,总还爱着些新鲜冒险的东西,这也难免的,没吃过见过总想着去尝尝,少有人能免俗,也罢,去哪不是去呢,这年纪何图安稳,要是年纪长上二三十年,到山上养老倒是合适。
虽说是不着急,可也不能这二三百里一步一步走着去,陆云东倒是无所谓,摔打惯了,可他是舍不得铖荀跟着他在不知什么时候就会下雪的天气中走着的。
何况他一个读书人,虽然谈不上养尊处优可也和吃苦受罪这几个字半点不搭边。
此一行,不是三里五里、十里八里,五六百里的路程,总不能走着去。
于是二人找了间车店挑了辆宽敞舒服、干净整洁的马车,这才算打点好了,又买了些衣物吃食,把手炉里灌上热炭这才出了郯城的城门,算是正式上了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