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,算命。
小说: 先生,此命怎解 作者:有绥 字数:2022 更新时间:2022-09-30 08:37:08
第二章,算命
“施主,你是不是见到貌美颜俊的,都要去纠缠一番呀!这个毛病可不好,容易被人打。”问禅把萧锦尧拖到内院就松开,开始慢慢的整理自己刚刚弄乱的禅衣。
“我这是在帮他算命,是在做好事,什么叫纠缠。再说了,我长的这么好看,不能是纠缠,这叫艳遇。”说着萧锦尧还不要脸的低头笑了起来,还别说刚刚那个公子是真的好看,好看的让萧锦尧一阵心花怒放。
问禅嘴角又抽了抽:“算命?艳遇?施主,要点脸好吗?”问禅的脸彻底的黑了下去:“就拿你算命来说,人家刘员外正值年少,你说人家断子绝孙。户部尚书家的小姐青春貌美,二八年华,你说人嫁不出去。你这明明是在诅咒,哪里是算命,施主心里有点数好吗?”
萧锦尧:“......你不懂其中窍门,就不要胡乱批评我,说我的不好。”
“那就说点好的,施主,你除了这张脸,真就一无是处了。”问禅看了一下天色:“该去做午饭,问禅失陪。”
问禅说着就给萧锦尧留下一串背影,寺里小和尚很少,他除了扫地还要去帮忙做饭。问禅算是说了一句好话,萧锦尧长得确实好看,好看到可以让人忽略他身上破成布条的衣服。
问禅走了以后,萧锦尧摸了摸自己的衣服。这身衣服确实不雅观,但是很舒服,他没有换的打算。当然,主要还是因为最近没有开张很缺钱。
“紫气围绕,帝王之命,皇室的人。”萧锦尧还在想刚刚那个好看的少年,皇室之中他没有见过的皇子:“呵,五皇子盛熙。”
萧锦尧只是简单的思索了一下,便确定了刚才那个少年的身份。
盛熙出生的时候,紫气东来,皇宫上方紫云缭绕七天方散。钦天监为盛熙批命,卦象一出,盛熙便被送走了。
此后皇室就像没有这个孩子一般,皇室众人对他也是闭口不提。直到五年前,太子被立,皇上下诏册封盛熙为锦王,所有人才想起皇室还有这么一个皇子。
“要是我是皇帝,也不会要这么一个命贵到极致的孩子,容易折寿。这哪是帝王的命格,是神仙的命格呀!果然不能比,人比人气死人。”萧锦尧越想就越气,凭什么还有这种好命格的人,再看看他自己,极阴之人,极薄之命。
甩了甩脑袋,把这杂念摒弃。萧锦尧轻手轻脚的摸到方丈的房间,这种命格千年难得一见,不让算,蹭蹭他身上的紫气也是好的。这样也是能转运一段时间了,免得年年到了七月霉到一种无人能及的境界。
“方丈可曾听说玉清观的事?”盛熙如同坐禅一般,坐到普贤方丈的对面,面对方丈微微一颔首,谦谦有礼。
普贤点头:“阿弥陀佛,善哉,善哉。”
面对普贤方丈的惋惜,盛熙就明白普贤方丈应该知道了此事。
“是这样的,辰然真人出事之后,道观里几位主事的道长都接连出事了。我想请方丈前去,做一场法事,以慰亡魂。”盛熙迟疑一下还是开口了,道观出事让和尚超度本来就不合规矩。但这不是道观现在一个主事的都没有了,法事也做不了,才出此下策的。
普贤合十做了一个佛礼:“我佛慈悲为怀,定当不负施主所托。”
萧锦尧在门外听这话,暗自点头。不愧是方丈,这都答应了。
大齐佛道分家,互不相犯,也互不相和。都是各自管好自己的门户,不犯不侵。佛不问道事,道不参佛语。
“我佛慈悲,我佛慈悲!”萧锦尧也连忙合十念了两句。
见到普贤方丈答应,盛熙微微一笑回了一个佛礼。
他自幼在这座山上长大,与这山上的一观一寺都熟悉的很。这一观一寺也对当年年幼的他颇多照顾,如今也是他该回报的时候。
盛熙也想在别处找一家道观来做法事,可是京都多是重佛。这就导致京都周围少道观,多是佛寺。这法事也拖不得,就只能来找普贤方丈了。
方丈答应之后,盛熙又与普贤方丈,闲聊了一些佛语禅机。差不多时间,才起身告别。
刚刚拉开门,盛熙就看见不久前在寺门口遇见的人,正抱着门前的柱子打着瞌睡。
听见盛熙拉门的声音,萧锦尧就醒了过来。他立刻立正,一脸真诚的看着盛熙:“公子,算命吗?”
盛熙轻笑低头,这人真有意思:“我没有钱,所以算不了!”
“没关系,公子可以给别的,例如公子身上的这块玉佩。”看着那块紫气缭绕的玉佩,萧锦尧咽了咽口水。这块玉佩怕是跟了盛熙很久,上面紫气浓郁,肯定能去去他身上的霉气。
“这块玉佩乃是家父所赠,长辈所赐,不能轻易给与他人的。”盛熙婉拒。
“才一刻没有看住你,你又来纠缠别人。”萧锦尧还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,问禅突然从转角出走来,一把拉住他。
“不是......”不是哪里都有你,萧锦尧觉得计划又落空了,有些丧气。
“不好意思,瑾瑜施主。这人是方丈月前在门口救回来的,平时喜欢拉着人说些有的没的,您别介意。”问禅歉意的看着盛熙。
“不碍事。”盛熙不计较的,只是好奇这个人为什么这么执着,一定要拉着他算命。他的命,可是钦天监十五监正算过的,一般算不了。
问禅及时拖走了萧锦尧,萧锦尧只好暂时按耐住,要去套玉佩的心。反正有玉清观的事摆在那里,他不愁没有机会。
萧锦尧被拖走,盛熙才离开大慈寺。盛熙住在半山腰的一处院子里的。院子只住他一个人,院子里的一切都要靠他打理。
这会儿他才想起来,早上走的急,家里的鸡没有喂。菜地里的菜,也还没有浇水。
应下了盛熙,方丈就在做晚课的时候,就说了这件事。于是寺里几位年长的师傅,就开始准备法事要用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