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昌新政:千岁目的
小说: 天下为宦 作者:祁少的猫 字数:2057 更新时间:2022-07-05 00:31:05
云纵对于萧衍的情况,和九千岁府上有了一些了解,在心里默默地制定计划。
首先还得养好伤,不然一切都是空谈。
云纵并不喜欢受制于人的感觉。
而云纵安稳下来,萧衍也松口气,不然云纵一直闹腾,他也有种束手无策之感。
云纵这边安稳了,朝堂却明显风起云涌,让人不得安生。
查户籍相当于永昌帝、刘永明的新官上任三把火,这烧的可谓是有些大。
下面的人也很紧张,纷纷准备如何欺瞒这位皇帝。
萧衍看在眼里,但却并未伸手。
他是支持刘永明设立校籍官,并且专门派人管理户籍的问题,这有利于他的计划。
但这些贵族,以及士大夫阶层,都不满意正籍,这会影响士大夫阶层的利益,会让他们较少一大部分的收入。
萧衍同意,确实是准备对士大夫下手,
这些士大夫有一个特点,就是他们确实会蒙蔽皇帝,但他们的利益都是从皇帝这里来的,所以,他们对皇帝实际上是很忠诚,想要改朝换代,在这一群士大夫之中,绝对站不住脚。
他们的贵族敕封,完全是与当今皇帝,刘氏皇族沾亲带故而来,或者是从龙之功,或者是有些裙带关系。
一旦改朝换代,绝大部分人的裙带关系,以及从龙之功都等于消失,他们的地位,自然保不住。
并且,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,什么叫一朝天子一朝臣。
萧衍对于当皇帝没兴趣,他只是单纯的要报复刘氏皇族,就不可能绕开这些和皇帝利益共同体的士大夫。
从却籍开始,是对士大夫下手最好的机会。
萧衍坐在朝堂上,听着朝臣在汇报进度。
刘永明对此事异常关注,每日都要在朝堂询问片刻,得到满意的答复,才算完。
对此,萧衍也不阻止,也不理会,权当此事与他无关。
但萧衍心里清楚,这些人去做正籍,怎么可能做好?
做和不做,区别并不会很大。
与其说是在正籍,不如说是在铲除异己,争取让自己人上位。
这也是萧衍的机会。
萧衍并未强硬的要求设立校籍官,就是因为这一点。
他要先将自己人推上来一些,再去设立校籍官,这校籍官的人选,可就有商量了。
否则,萧衍还没有那么长的手,能控制得了却籍的问题。
他毕竟不是士大夫,或者说,他只是一个宦官,有今日的地位,多数是建立在恐惧之上,而非真的有人拥护。
总不能将整个东西两厂的太监,都搬到朝堂上。
萧衍比任何人都清楚,太监,永远是上不得台面的人,他们身体残缺,自然会有心理上的问题,让太监都上朝,恐怕,他这就不是单纯的复仇刘氏皇族,是要制造一个人间炼狱。
萧衍不是好人,甚至可算是十恶不赦之人,但他尚且还有最后一丝良知未曾泯灭,并不会真的让整个国家血流成河,宛如地狱。
他身在地狱,将地狱带到人间,却不会拉着所有的无辜之人,跟他一起入了地狱。
萧衍有自己的原则,自然就是步步谋划,毁掉刘氏皇族,与这些士大夫,但却并不会让无辜百姓,皆死无葬身之地。
很快,刘永明照例询问进度,对现在的推进情况,到很是满意,脸上也见了几分笑意。
在才又开口道:“老师,不知对于在各大城市,建立书院之事,您意下如何?”
刘永明想做一个好皇帝,想给寒门子弟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,也想改变朝堂的风气。
可如今,士大夫阶层才有资格学习,寒门子弟想要学习,那恐怕是比登天还难。
便是有个别尚且算是有些学识,也不堪当一用。
不想让士大夫把持朝堂,沆瀣一气,那就只能从底层抓起,先让百姓有机会念书。
至少,也要识文断字。
萧衍知晓刘永明的所思所想,微微挑眉,站起身,看向同样站着,并且殷切看着他的刘永民:“此事陛下做主便可,臣自会安排下去,寻得有名望的名师,前去授课。”
萧衍的目的,在替换士大夫这一点上,是和刘永明共同的,刘永明做出头鸟,他乐见其成。
只要抓好了老师这一块,那寒门子弟最后会更偏向谁,其实不难看出。
萧衍的名声确实不好,堪称能止小儿夜啼,但在百姓之中,与其说是惧怕萧衍,不如说是又敬又怕,萧衍确实比其他的士大夫,更能带给人民切实的利益。
也就是说,士大夫让人民活不下去,萧衍至少让百姓能半死不活。
有萧衍在,赈灾、修坝等,与百姓生命息息相关之事,可谓是毫不含糊,也没人敢大贪特贪,至少也会保证百姓有口饭吃,不至于饿死。
这一点,就足够让萧衍在百姓心里,有足够的威望。
至少,提起萧衍来,不只是不敢辱骂,尚且还有几分夸赞。
刘永明见萧衍点头,才舒了口气,至于这老师是谁去找,找的谁,刘永明从不在意。
他知道,自己的权利,到他驾崩,也不可能真的落入他的手中,但比起不让他的子民活下去的士大夫,他更愿意倾向于给百姓活路的萧衍。
“既然九千岁同意,那朕就将此事,交由千岁爷来处理,朕相信老师!”
刘永明这句‘相信’说的是真心实意。
但凡萧衍要做的事,萧衍手里经过手的事情,那就没出过纰漏。
只是却籍之事,萧衍没过手,全部都交由门下省裁决。
这让刘永明心中多少有些担忧,隐约也能察觉到,怕是要出乱子,但又不是很担忧,既然是萧衍点头首肯,这件事,就必然能推进下去。
过程中会如何,刘永明并不在意。
或者,他在意也没用。
萧衍应下,刘永明也就放下心来:“既如此,诸位爱卿可还有本要奏?”
“臣等无事!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满朝文武,纷纷躬身。
刘永明则看向萧衍:“老师可还有事训诫?”
刘永明用的是‘训诫’二字,便是奠定了萧衍的地位。
萧衍扫了一眼刘永明:“臣无事启奏。”
刘永明这才开口道:“退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