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四章 天道轮回
小说: 锦鱼记事 作者:齐刘海砍樵 字数:2163 更新时间:2021-06-05 19:06:10
内城布药一连进行了几十天,城内的瘟疫已除,守在城门外的营兵将领将情况如实上报。
他也是心存一丝善念,不忍看城中百姓活活被困死。
虽然朝堂中分作两派,一派嚷嚷着要救,坚定地相信道门仙长的能力;一派主张烧城,认为这是天谴,要以满城百姓为祭,杜绝瘟疫源头。
虽然朝中争吵不休,但内城百姓也陆陆续续得到各郡的救济,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状态,勉强维持个人样,生生瘦了好几圈。
遭了灾没有出现人食人的现象就已经是万幸了,去岁衢州大旱,赤地千里,最后竞相食人,易子而食也绝非是耸人听闻。
守门将士叹息了一声,整顿肃容,继续看守着这围困了接近数个月的内城。
最后瘟疫破除的消息让吵吵嚷嚷的朝堂冷静下来,一向称病的皇帝也下令尽快派太医前去核查,封城已是闹得人心浮动,幸好内城百姓没有大规模造反,外边的余孽也不过是蹦跶几下而已。
如今,大乾国的劫数算是过去了,国祚绵延尚有五百年。五柳道长掐指算到,虽然偶有灾害,但也算平平稳稳,朝纲也未被颠覆。
大江之上,蠃鱼枯骨被晒化之处,怨气已经无法化解了,黑雾笼罩着江面,船不得行,鱼不得生,犹如一条死水散发着恶臭。
阿锦将葫芦投入江中,一道白浪喷涌而出,冲淡了浓郁的黑雾。
站在江边注视良久,阿锦忽地仰着头看敖鲭,“这样就可以了么?”蠃鱼就会安心地化去自己的怨气了吗?
敖鲭看着白浪滔滔,活水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,在太阳底下闪闪发亮。
“这样就不会出现土地恶臭,草木枯死的迹象了。”敖鲭拂过江风吹动的鬓发,遥遥指了指江心处,“有葫芦镇压在此处,寻常妖孽就做不得乱。”
阿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那么蠃鱼的怨气并未化解,只是强行镇压罢了。
敖鲭好似知道阿锦心中所想,暗自叹息了一声,“要送那蠃鱼去轮回投胎,并许以种种,就如同昔日的玄龟一般,这才能化解这漫天的怨气。”
“然,蠃鱼无功而有过,害一方百姓;玄龟四足撑天极,与天地、百姓皆有恩,玄龟何辜?蠃鱼何辜?”
敖鲭耐心与阿锦讲解清楚,虽然蠃鱼疑是受人操纵,但做下的罪孽并不能一笔勾销,天道看着呢。
阿锦懂得了,天地自有一本册子,记载着功过是非,功德的删减都由虚无的天道掌管,它要世间平衡。
阿锦遥遥地望着天际,作为一只小妖怪,他现在努力要做的就是存够功德,提升修为,不拖累阿戟。
阿戟时常发呆,盯着江水一坐就是几个时辰,虽然他面无表情的样子,但阿锦知道他并不开怀,甚至偶尔会露出悔恨又狰狞的神情。
阿锦搂住敖鲭的腰,低声和他说:“我要做一只好妖怪,攒够了功德,脱去鱼身。”
阿锦并不想做人,他想做神仙,世人口中的神仙。
敖鲭按住他的肩膀,看着他的身量不过堪堪及腰,抚过他的发顶笑道:“好,功德可不易攒,向来都是随缘而至,或许你救了一个乞丐而得到功德,或许你踩死一株草而失去一部分功德……”
阿锦握着拳头,“不怕,做得多多的善事总能抵去那部分罪过。”
敖鲭神思不属,能够弥补的罪过总是轻的,只怕没有机会去做啊。
悄然出城的阿锦与敖鲭又回到了内城,街道上有些铺子已经开了,果然灾难也挡不住人们赚钱的热情。
偶尔也能听见巷中的嬉笑声,是痊愈的小孩在翻花绳,红红的一条线在十指间翻出无数个花样子,这是最便宜有趣的玩具了。
街上的妇人看见阿锦,虽不敢擅自靠近,但也会嘴里念叨着小神仙保佑,这可比庙里的道爷灵验多了。
虽然不知道妇人为什么会以为道爷是出现在佛庙里,但这并不影响她的虔诚,她已经从刘书生那买了一卷神仙图,挂在大堂上早晚三炷香地供奉。
敖鲭也不知为何,此地的百姓已将阿锦当做是下凡的小神仙,除却那只能随意变幻大小的葫芦,阿锦并未显露什么特殊的地方。
后来才知晓,原来是洪水泛滥那一日,他与阿锦下山察看水情时不甚显露了身迹,阿锦身量不高,云雾并未完全遮掩住他的容貌,加之阿锦惊吓之余怔怔落泪,岂不更符合人们心中关于心软的神仙想象。
有幸在洪水中存活下来的人见了阿锦,便传出种种神仙下凡的事迹,更何况那时阿锦正在布药,救回了城中无数病苦的百姓,这可比那些和尚道士靠谱多了。
神乎其神的谣言在内城中越传越盛,五柳道长是笑着摇头,世人只看得到实际的好处,不过也是,为妖而行善,就不论出身了。
谷随先则压根儿不在乎那些神仙谣言,他来自昆仑,那儿自古就是有名的仙山,想来被人叫作神仙的时候也是不少的。
而修行不到家的小道士们则看不穿阿锦的本相,有敖鲭替他遮掩气息,只要他不主动暴露身份,那些道童们还是发现不了的。
收敛妖气行走在人间的大妖魔也是有的,他们与寻常人没有什么区别,多年来与人类的混居已经磨去他们性子中的暴戾,懂得利用人间规矩达成自己的心愿。
据说朝堂中也是有妖魔的,只是隐藏得比较深,不随便暴露形迹,本本分分地做好天子朝臣,享人间富贵。
此事国师府的人都有所耳闻,只是未与人言罢了。
敖鲭登上城楼,看着那条宽广的大江向东奔流,吐出心中的郁气,身旁依旧站着阿锦,高楼之上的两人身影格外和谐,当谷随先远远到来的时候,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。
他举着自己葫芦,仰头饮下醇厚的美酒,转身离去,那葫芦怕是寻不到了,消失了啊……
后来此地建了一个葫芦庙,里面供着一尊名唤葫芦仙儿的石像,活泼泼的小玉人面有殊光,抱住一颗大葫芦踏浪而行。
石像活灵活现,嘴角含笑,好像就要从祭台上走下来一样,显得格外亲近。
葫芦庙的香火异常鼎盛,内城的百姓安家置宅都要拜拜葫芦仙儿,甚至生子有喜的,求子求姻缘的等等,诸如此类,都到葫芦仙儿跟前拜拜,保佑万事顺顺畅畅,身体康康健健。